把古运河这个宝贝留给子孙(传承)

发布时间:2024-06-04 18:33:53 来源: sp20240604

  运河二通道正式通航后,金跃群讲解京杭大运河。   受访者供图

  70米宽的河道,碧水荡漾、船行轰鸣;岸边绿道蜿蜒,市民游憩,恬静怡然……2023年,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二通道(以下简称“运河二通道”)正式通航。大吨位轮船由此通行,减轻了古运河的压力。

  拱宸桥,京杭大运河最南端,以其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遗产得以更好保护和传承。

  看到这一切,运河二通道设计项目负责人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金跃群既兴奋又淡然。

  20世纪80年代后期,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输发展迅速,航运压力加大,对拱宸桥等文化遗产大大小小的撞击不可避免。于是,政府提出建设运河二通道,分流船舶。

  “我刚从河海大学毕业踏上岗位,就进入项目组。从‘小跟班’成长为负责人,与大运河结下不解之缘。”意气风发的小伙如今银发爬上鬓角,金跃群用双脚丈量着大运河杭州段的古桥、古坝、古建及沿线街区,他深感“古运河是宝贵财富,要把宝贝留给子孙后代”。

  30多年来,为了确保运河二通道设计项目经得起历史检验,“我们反复徒步调查、全线勘测,听取各方意见,慎重进行细致的专题研究,相关课题达上百个。”金跃群说。

  过程漫长,不知项目何时落地,有人退出或加入,金跃群却始终充满感情。其间,他看到一条消息:沿江大道即将建设。“这会影响未来的运河二通道。没多想,直接拨通相关领导的电话,希望调整规划。”

  “后来,沿江大道建成,为运河二通道建设留足了空间,也避免了拆除重建的资金浪费。”金跃群说。

  近年来,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,运河二通道建设提速。围绕“还河于民”,违建清理、水系疏浚、生态修复和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发力。古运河绿起来、亮起来、美起来了。

  不为人知晓的是,金跃群主持的项目不止于此。

  广济桥,京杭大运河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,是古运河仅存的七孔石拱桥,作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

  20世纪90年代,每天数千船只经广济桥桥孔通行。来往船只频频撞击桥墩,桥体不均匀沉降,桥墩条石撞裂,古桥岌岌可危。

  当时,一部分人提出,广济桥影响交通运输,要拆;有一部分人认为,文化遗产不可再生,要保;还有一部分人算了账,保一座桥花几千万元,不值。

  “当时我沿着运河走访,查阅历史典籍,认为七孔石拱桥十分稀少,保存下来最好。”金跃群说,如果拆桥异地重建,最多能把桥体的石头复原,桥基等没办法复制。

  多年讨论,保的呼声盖过拆的想法。新航道开挖,广济桥依旧,留下“7500万元保一座古桥”的佳话。

  回过头看,保护广济桥、拱宸桥非常重要,“我的职业生涯与世界文化遗产紧紧相连,真是幸事。”金跃群说,快到退休之年,他每天总爱到运河边走走瞧瞧,“习惯了”。

  文化遗产一代代传下来,离不开每个参与者的心血。如今,年轻人杨扬也在护古桥、建新桥。在他看来,金跃群一辈子坚持一件事,充满使命感,是学习的榜样,“接过历史的接力棒,唯有更加珍惜、勤勉……”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6月02日 07 版)

(责编:赵欣悦、袁勃)